正视“情绪消费”的经济价值
2025-05-23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□ 韩宗峰
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消费市场持续火热,“情绪消费”成为关注焦点。随身携带的解压“捏捏乐”、虚拟世界的AI陪伴、释放负面情绪的“放青松”等,成为不少人度过假期的必备元素。当前,一些释放焦虑情绪、提供情感陪伴的创新产品,看似传统意义上实用性不强,却因承载情感价值而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热点。
“情绪消费”不是噱头,它正悄悄形成发展声势。《情绪消费崛起: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》显示,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,“情绪经济”正从边缘走向主流。可以说,当代人的心理代偿需求,正催生万亿级市场。“情绪消费”的壮大有其必然性,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。在人均GDP成功跨越1.2万美元这一关键阈值后,中国消费市场正从传统的“功能消费”模式加速向“情绪消费”模式过渡。在未来,随着经济细分领域的茁壮成长,“情绪消费”潜在的经济价值将得到不断发掘。
“情绪消费”增长也与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密切相关。短视频平台解压内容的创作者持续受到热捧,盲盒等情绪玩具持续走红,侧面凸显出消费者和用户对“情绪价值”的强大需求。当前,“情绪消费”市场正逐步变得细分,仅以玩具为例,有的玩具以“禁止蕉绿”“放青松”等谐音梗,寄予消费者积极含义;有的或具有社交属性、或通过AI陪伴,满足了消费者的情绪需求。情绪消费品“填满你感情缺口”的心理代偿作用将日益得到彰显。
当前,“情绪经济”已然成为资本角逐追捧的热门领域,但其发展背后也有颇多隐忧。比如,部分商家在生产情绪消费品时,存在粗制滥造、生产信息缺失、窃取用户隐私等现象,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情绪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。市场呼吁及时有力的监管介入,这既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之举,也是支撑“情绪消费”热度的关键作为。“千金难买我高兴”是这一届消费者中颇为流行的消费理念,但当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,情感宣泄、心理慰藉蒙上消费阴影,消费者又岂愿掏出真金白银买“乐子”?
只有情感共鸣与品质保障形成合力,让消费者从“情绪消费”中得到自我满足,“情绪消费”的市场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兑现,更加健康积极的情感服务生态才能得到更充分健全。

猜你喜欢

日元大行情预警!“春斗”结果将公布


2024两会雷军的四份建议:事关这些领域


北交所公司投资并购动作频现


美国能源信息署(EIA)预计2024年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249美元桶


金句|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引生态文明建设


NRA 账户就这么用


天奈转债下跌08%,转股溢价率45024%


规模庞大的黄巾起义为何半年就被扑灭?184年3月4日黄巾之乱开始


浪潮软件:拟向特定对象增发募资不超过约279亿元


日本作家写书揭露日本衰落原因:集体低智商很难救!中国人也是?


正视“情绪消费”的经济价值


“五一”消费实探|餐饮市场被“点燃”!企业备战、消费券助力


如果不出意外赵心童第二阶段比赛还是大比分领先_较量_挑战_胜利


寺库溢价3568%提私有化:市值蒸发超八成 联手趣店突围成效不佳


金融监管总局答一财:支持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


印度SENSEX指数收盘上涨08%,至74,32233点


A股市场“气温”强势回升 公募基金看好三条主线


速看!政策东风已至,哪些赛道将率先“起飞”?


90年代的上海什么样?一位荷兰摄影师拍下的街头和家庭


全球市场最紧张的时刻过去了?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45%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