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视“情绪消费”的经济价值
2025-05-23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□ 韩宗峰
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消费市场持续火热,“情绪消费”成为关注焦点。随身携带的解压“捏捏乐”、虚拟世界的AI陪伴、释放负面情绪的“放青松”等,成为不少人度过假期的必备元素。当前,一些释放焦虑情绪、提供情感陪伴的创新产品,看似传统意义上实用性不强,却因承载情感价值而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热点。
“情绪消费”不是噱头,它正悄悄形成发展声势。《情绪消费崛起: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》显示,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,“情绪经济”正从边缘走向主流。可以说,当代人的心理代偿需求,正催生万亿级市场。“情绪消费”的壮大有其必然性,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。在人均GDP成功跨越1.2万美元这一关键阈值后,中国消费市场正从传统的“功能消费”模式加速向“情绪消费”模式过渡。在未来,随着经济细分领域的茁壮成长,“情绪消费”潜在的经济价值将得到不断发掘。
“情绪消费”增长也与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密切相关。短视频平台解压内容的创作者持续受到热捧,盲盒等情绪玩具持续走红,侧面凸显出消费者和用户对“情绪价值”的强大需求。当前,“情绪消费”市场正逐步变得细分,仅以玩具为例,有的玩具以“禁止蕉绿”“放青松”等谐音梗,寄予消费者积极含义;有的或具有社交属性、或通过AI陪伴,满足了消费者的情绪需求。情绪消费品“填满你感情缺口”的心理代偿作用将日益得到彰显。
当前,“情绪经济”已然成为资本角逐追捧的热门领域,但其发展背后也有颇多隐忧。比如,部分商家在生产情绪消费品时,存在粗制滥造、生产信息缺失、窃取用户隐私等现象,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情绪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。市场呼吁及时有力的监管介入,这既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之举,也是支撑“情绪消费”热度的关键作为。“千金难买我高兴”是这一届消费者中颇为流行的消费理念,但当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,情感宣泄、心理慰藉蒙上消费阴影,消费者又岂愿掏出真金白银买“乐子”?
只有情感共鸣与品质保障形成合力,让消费者从“情绪消费”中得到自我满足,“情绪消费”的市场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兑现,更加健康积极的情感服务生态才能得到更充分健全。

猜你喜欢

格力电器方祥建:坚持自主创新,研发投入不设上限


沪深B股市场收盘:B股指数上涨141% 成份B指上涨043%


华宏科技(002645)1月29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1455万元


标普500指数的11个板块“非农前夜”全线溃败, AMD收跌超82%, 超微电脑跌约57%, 在科技板块跌幅数一数二


炒股配资是怎么回事 ,港元拆息利率几乎全线下跌 一个月拆息连跌两天报417982%


中原按揭:香港6月现楼按揭4705宗登记环比大增39% 创8个月新高


新时代新担当,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举办决策研究经验交流会


港股概念追踪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西南水电+抽水蓄能受关注(附概念股)


64只科创板股今日换手率超5%


叛逃至乌的俄飞行员被害细节披露:死前一直被监视


通宝光电北交所IPO获受理


V观财报|航天动力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


机构认为港股在1月仍有上行空间 建议关注高分红等3类股


大连电瓷:子公司预中标约7100万元国家电网采购项目


查奇之战:穆斯林入侵者征服旁遮普_加兹尼_默罕默德_希亚


哪吒汽车,又冲上热搜!


西门子将携创新技术和开放生态亮相第六届进博会


未盈利药企迪哲医药完成18亿元定增,生物医药资本市场回暖了吗


特朗普关税战火引燃贵金属 黄金再刷新高冲击3000大关


运动科技“卷”出新高度,阿迪达斯业绩跑出“加速度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