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1元退市股”增长至两位数!忽悠式重组不管用了
2025-05-12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近期,越来越多的退市风险公司锁定“面值退市”。5月22日,*ST搜特股价跌停,收于0.42元/股,股票收盘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,锁定“面值退市”。
目前来看,2023年以来已有六只A股股票退市,4只为“面值退市”,占比近67%。除此之外,还有7只已锁定“面值退市”。至此,年内触及和锁定“面值退市”的股票多达11只。
1元濒临退市股增长至两位数!
问财数据显示,如今1元以下濒临退市的股票有15只,其中有*ST海投、*ST新海、*ST泛海、*ST宋都、*ST紫鑫、*ST天润、*ST弘高、ST阳光城(000671)、*ST嘉凯、ST粤泰、ST美置、ST泰禾、*ST宏图、*ST庞大。
而退市新规中退市的条件不仅仅在于股价,经营指标异常也容易引发退市情况。
在新规中,原本单一的净利润、营业收入指标被取消,增加了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低于一个亿,那么这家公司就会被踢出市场。(在此之前的三四个连续亏损)
明确财务造假的判定标准:在过去3年中,虚增利润和净利润的每年平均金额都超过当年相应数据的100%,而且总额超过10亿元;或者资产负债表各科目在过去3年中虚假记载的金额合计超过净资产的50%,并且总额超过10亿元。财务舞弊采用连续三年“舞弊金额+舞弊比例”这一量化指标。
有两类情形,即信息披露、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,以及半数以上董事对于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。出现上述情况,并且在停牌两个月内没有改正的,实施退市风险警示,如果再过两个月没有改正的,则终止上市。
这个标准没有量化,有很大的回旋余地,只有在特殊情况下,监管部门才会认为该退市。毕竟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规范公司的运作。
忽悠式重组市场不买单
许多投资者认为ST股还有重组的逻辑可以套利,这在目前看来也有一定风险。
从去年的案例来看,ST个股重整成功的案例很少,但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:
*st中新21年8月债权人向台州中院申请破产重整,同月立案并决定预重整,10月签署重整投资意向,11月重整意向方终止重整意向,同月收到台州中院不予受理的裁定。
*st猛狮21年5月债权人向深圳中院申请破产重整,8月指定管理人,10月签署重整投资协议,12月深圳中院以该公司未取得监管部门的无异议函而不予受理重整。
*st华讯21年7月深圳中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,8月指定管理人,10月裁定不予受理,理由为较长时间未能就违规担保事项提出切实可行方案,换句话说就是没收到无异议函。
为何ST公司的重组难上加难?这是因为很多濒临退市的公司,它们选择重组并不是基于让公司能够更好地健康经营,而是为了保住这个“壳”好方便他们能够卖出个好价钱,然而在注册制的背景下,壳资源的价值直线下降,这种模式已经渐渐无法实现。
2023年2月17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,自公布之日起施行。证券交易所、全国股转公司、中国结算、中证金融、证券业协会配套制度规则同步发布实施。全面注册制健全了退市制度,多元退市渠道和常态化的退市机制能够促进资本市场优胜劣汰,形成良性循环,促进资本市场资源最优配置。
从退市结构来看,2022 年50 家退市公司中强制退市达44 家,且退市公司退市多为经营不善所致,表明了我国近两年来对A股空壳企业与劣质企业的打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绩。而今年以来,在全面注册制下,预计或将有更多严格退市制度完善落地,A 股退市“常态化”或成大势所趋。

猜你喜欢

龙头一天飙涨50%三天翻倍,批量内房仙股“咸鱼翻身”


天能重工(300569SZ)拟斥5000万元至1亿元实施回购 回购价不超641元股


3年亏损约50%,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


“1元退市股”增长至两位数!忽悠式重组不管用了


中际旭创:数据大模型持续发布对光模块的需求有促进作用


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:未来五年,中国还是会有牛市的


上海有几千家咖啡馆,这是我们今年最爱50佳|企鹅吃喝指南 2023版


易车20-30万电车极限续航实测!小米SU7折现率第一 雷军:真心太猛了


AWE观察:“套系化”升级“场景化”,厂商抢占高端市场


2024年3月14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当归(小条)价格行情


白酒业静待下半年周期拐点


蔚来汽车第四季度营收66亿元 净亏损同比收窄484%


前4个月地方政府发债增长约84%,35万亿元花在哪里


日本12月制造业活动连续第八个月萎缩,产出下滑恶化


救起384名英军战俘,这部影片重现二战中舟山渔民义举


特朗普再提降息 呛声鲍威尔我比他更懂利息


漳州发展拟定增募资不超1195亿 近2年1期现金流为负


首次!实现伤口无瘢痕愈合,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光诱导水凝胶修复胶囊


春晚效应点燃人形机器人租赁热潮 未来应用前景与挑战并存


法国总统马克龙伸出橄榄枝 邀请美国科研人才赴欧发展
